宝鸡千阳:小庭院“变身记”

   日期:2025-08-07     作者:npd6y       评论:0    移动:http://xz3.paiqr.cn/mobile/news/24.html
核心提示:7月24日,走进千阳县崔家头镇黄里村王家场小组,一排排质朴的农家庭院前,一块块精心制作的小木牌引人驻足——“蜜蜂小院”“咖

7月24日,走进千阳县崔家头镇黄里村王家场小组,一排排质朴的农家庭院前,一块块精心制作的小木牌引人驻足——“蜜蜂小院”“咖啡小院”“刺绣小院”“烧烤小院”……这些看似简单的标识,却悄然掀开了一场农家庭院的“变身记”,将村庄推向了农旅融合的新舞台。

天刚亮,“蜜蜂小院”的主人王建平已穿梭于蜂箱之间。几位循牌而来的游客一边观察取蜜过程,一边拿着手机拍摄。“以前蜂蜜卖到镇上,现在牌子一挂,客人都追到家门口了。”王建平笑容满面地说。

不远处的“咖啡小院”,主人陈彩萍正将现磨咖啡递给远道而来的游客。窗外是广阔的田野,手中却是醇厚的拿铁芳香。“城里娃说咱这儿是‘麦田咖啡馆’,图的就是这土洋结合的稀罕劲儿。”陈彩萍指着墙上的培训证书——她的冲调手艺是在县里文旅班实打实练出来的。

隔壁的“刺绣小院”内,张珍凤飞针走线,五彩丝线在布面上绽放西秦刺绣的千年芳华。大人围坐讨教,小孩好奇触摸。小件绣品被现场买走,大件订单则通过线上飞向远方。“守着家、带着娃,针线活成了‘钱串串’。”张镇凤手下不停,幸福满溢。

“这些牌子可不是随便挂的。”黄里村党支部书记赵华明点出关键。每一块“XX小院”的牌子背后,是村里精心制定的标准:产业基础扎实、主人热情善经营、庭院整洁有特色。“牌子是荣誉,更是责任。谁家服务差了,牌子也能‘流动’起来。”赵华明说。

村民的转型并非一蹴而就。陈彩萍坦言,初次接触咖啡机时她手足无措,县里组织的培训是她最大的底气;张珍凤的刺绣订单,大多来自镇上搭建的电商平台;王建平的蜂蜜受欢迎,得益于农技员上门指导的生态养蜂技术。在“庭院经济”萌芽之初,镇政府就编织了一张从技能培训到销售推广的保障网。

赵华明看得更远:“我们不要做千篇一律的农家乐,而是鼓励各家深耕自己最拿手的本事,让‘一院一品’成为王家场的金字招牌。”在差异化发展的策略下,小院间形成自然互补,游客能体验更丰富的乡村图景。

当农家庭院叠加生产、展示、销售、体验等多重功能,传统农民的身份也随之蜕变——他们是工匠、是店主、是导览员,更是乡村故事的讲述者。“小院虽小,却是咱农民拥抱新生活的希望。”陈彩萍擦拭着咖啡机,眼中映着窗外葱茏的田野。

 
特别提示: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,真实性未证实,仅供参考。请谨慎采用,风险自负。

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
 
更多>同类最新资讯
0相关评论

相关文章
最新文章
推荐文章
推荐图文
最新资讯
点击排行
{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隐私政策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鄂ICP备2020018471号